close
西元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南興築熱蘭遮城作為據點時,自此開啟與世界連結的契機。當時雖然為明朝,台灣理應是屬於明朝管轄,但對於在明廷的眼中,台灣只是一個荒島,所以在當時台灣不只明朝不管,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因此荷蘭人就光明正大的佔領台灣!這是臺灣躍上國際舞台的開始,也為外來政權佔領的開始,荷蘭人佔領了台灣,但對於台灣來說,正式的開啟在世界的舞台,也慢慢在日後讓台灣,成為一個重要的地方!而台南也成為台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重心。
民國113年(西元2024年)適逢臺南 400年,中華郵政公司特規劃小全張 1 張,內含郵票 2 枚,面值分別為 8 元及28 元郵票各 1 枚,定於 113 年 2 月 23 日發行。郵票小全張以臺南不同時期之代表性「建築物」為設計。背景底圖為熱 蘭遮城彩繪圖;左側郵票以赤崁樓、臺南鄭氏家廟、臺南神學院、臺南 市美術館 1 館(原臺南警察署)呈現歷經荷治、明鄭、清領、日治時期之 歷史演進;右側郵票為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象徵現代知性文化,整體設計傳達臺南世代交替、永續傳承、展望未來。
首先來看看面值28元票的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此處原來為永康砲校,圖書館是以倒立階梯式的立面設計,表示出是大樹意象的展現,由下而上逐層向外出挑,創造出大量遮陰空間,迎造出舒爽的感覺,而金色格柵的亮眼外型,展現平滑細緻的特色美感,隱含有台南老屋特有窗花的圖樣,於新穎建築中結合傳統特色,也隱喻著百年圖書館的傳承。由於外型與國內的圖書館有所不同,已經成為台南新的知名景點,除可供台南市民閱讀書籍的好去處,也是成為遊客來此拍照的好地點!
而8元票之中,包含了四處台南建築。最左邊的是大家都熟知的赤崁樓,赤崁樓在台南的民族路,建於西元1653年,由荷蘭人所建,從荷蘭時期到明鄭時期,這裡就是台南的行政中心,而日治時期,還成為陸軍衛戍醫院。赤崁樓歷經了多次變亂,直至二戰後,將木製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將主要入口改向,而成為今日赤崁樓的模樣。
再來是鄭氏家廟,在台南忠義路,也是全臺第一座主祀鄭成功的廟宇。鄭氏家廟為閩式平房,縱深狹長,為三開間三進格局,正殿祀奉鄭成功的塑像,身著紅綠配色的文武袍,展現鄭成功亦文亦武的特質。建築沒有太華麗的裝飾與彩繪,由前庭、前殿、正殿、後殿組成,兩側各1間耳房,座東朝西。因為宗祠性質,與一般寺廟較為不同。
第三個建築是位於台南東門路的台南神學院,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院,以培育合用的教會牧養神職與事奉人員,西元1869年馬雅各醫師及李庥牧師在旗後、府城所設立的「傳道者養成班」而西元1876年巴克禮牧師再將兩者合併為府城學院。台南神學院是坐南朝北,正中央的屋頂上有一哥德式小尖塔,但十字架並未置於此處而是在中央山牆上,為全臺灣最接近西方原型的基督教堂之一,屬於長方形巴西利卡式建築,使用洗石子為外觀建材,在南北面的通氣孔使用了傳統釉面空心磚,而增添了該建築的本土性色彩。
第三個建築是位於台南東門路的台南神學院,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院,以培育合用的教會牧養神職與事奉人員,西元1869年馬雅各醫師及李庥牧師在旗後、府城所設立的「傳道者養成班」而西元1876年巴克禮牧師再將兩者合併為府城學院。台南神學院是坐南朝北,正中央的屋頂上有一哥德式小尖塔,但十字架並未置於此處而是在中央山牆上,為全臺灣最接近西方原型的基督教堂之一,屬於長方形巴西利卡式建築,使用洗石子為外觀建材,在南北面的通氣孔使用了傳統釉面空心磚,而增添了該建築的本土性色彩。
第四個建築是台南市美術館1館,位於台南南門路,原為臺南警察署,臺南市市定古蹟,是國內仍保存的警察署建築之一。建築構造為鋼筋混凝土,兩翼為紅磚混凝土構造,屋頂桁架、門窗為木構架,外牆為十三溝面磚裝飾建材,面磚色彩與樣式為 1 館,主要風格元素。建築中央主體山牆兩側以階梯狀下降與水平飾帶、山牆最高處勳章飾、弧形山牆底部的簷口、門窗裝飾等皆為建築裝飾式樣。
這枚小全張有五個建築元素,所要表達的如集郵報導所述,傳達臺南世代交替、永續傳承、展望未來。然而將所有建築集於小全張之中,對於欲製作原圖卡的朋友來說,並不是非常的理想?再來八元票尺寸略長些,貼於明信片少銷戳,佔了明信片的圖案太大些!而個人直言是一枚令人失望的郵票,甚至認為小全張的背景底圖熱遮蘭城彩繪圖還比較有意義些,如果用此不是會更好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