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成功是台灣的民族英雄,因為他反清復明,因為他趕走了荷蘭人,因為他建立台灣第一個政權。然而正值壯年的鄭成功確突然的猝逝,他的過世雖然在後世有著很多的說法,不管如何,他的過世對日後的台灣也產生了影響!鄭成功是英雄也可以說是偉人,更被尊稱為開台聖王(對台灣的歷史來說),所以日後他也慢慢的被神格化,台灣各地也陸續出現鄭成功廟,一直到今天,全台總計有450多座,而在這些祭祀的鄭成功廟中,到底第一座是在那裡?不要懷疑,當然是在台南。
臺灣第一座主祀鄭成功的廟宇,又名鄭氏家廟,建於西元1663年(明永曆17年),原稱「延平王廟」,是鄭經建來祭祀父親鄭成功,為台灣最早奉祠鄭成功的專祠,位於現在台南熱鬧的林百貨、土地銀行附近,朱紅的木柵門配上綠釉瓶欄杆的紅磚牆,沒有太多的繁複裝飾,也沒有太華麗的彩繪,就只是簡單的「宗祠」格局,鄭氏家廟的建築共分三進,正殿祀奉鄭成功的塑像,六尺高(約180公分)的神像左手按膝、表情肅穆地傾身向前注視著來往者,身著紅綠配色的文武袍,展現鄭成功亦文亦武的特質。(這座神像的由來已久,為民國36年由泉州派藝師的作品,形象則是根據日本人留下的油畫打造)。由於鄭成功為中日混血,受兩國崇拜,在廟埕、正殿皆有母子塑像、兒誕石等,說明其出生的歷史。
鄭氏家廟是由前庭、前殿、正殿、後殿組成,兩側各1間木板牆隔成的耳房(是指中國傳統建築設計中在主房屋旁邊加蓋的小房屋,其高度和體積小於主房,猶如在主房兩側的耳朵,故名耳房),座東朝西,雖然是閩式的建築,屋頂上看不到常有的泥塑、剪黏等裝飾手法,紅色的圍牆配上青瓷的窗花,入門後前庭右側設置有幼年鄭成功及其母親田川氏雕像,入門外有石鼓(所謂石鼓,又稱抱鼓石,指的是在入口中門兩側的構建,上方的形狀如鼓,鼓面常有螺旋蚊,下方設有臺座,可以穩固門柱及安裝門板。)整個鄭氏家廟一改奢華,而以莊嚴為主。
民國113年2月23日,為台南建城400年,中華郵政公司發行紀念郵票小全張,此次紀念郵票以「熱蘭遮城」、「赤崁樓」、「台南鄭氏家廟」、「台南神學院」、「台南市美術館1館(原台南警察署)、「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等為主題,可惜是將四個建築物置於一票中,非常的不理想,造成票幅較長,也無法展現原建築的特色,雖然如此,個人還是製作了四枚鄭氏家廟的原圖卡,供自己收藏用,至少從片中可以展現出特色。
迷路狐版一枚,在夜色的鄭氏家廟,從側面取景,可以看到右側的鄭成功雕像,以及鄭成功生平介紹,入廟前的石鼓以及閩式的青瓷的窗花,紅色的磚呈現出鄭氏家廟的古樸及莊嚴,在黃色的燈火下,沒有華麗感,只有一種尊崇之心!原圖卡銷蓋民國113年2月23日,首日台南中正路郵局戳(因為鄭氏家廟最近的郵局)。(圖1)
優企版一枚,由吳初心先生拍攝,此枚質感不錯,從正面拍攝鄭氏家廟,左右兩邊正可以看到鄭成功雕像,以及鄭成功母子雕像,紅色的磚及瓦及青瓷的窗花,廟的入口的石鼓,狹小的門,令人懷疑這會是紀念台灣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廟,就也說明鄭氏後人的低調!原圖卡銷蓋民國113年2月23日,首日台南中正路郵局戳。(圖2)
信鴿版一枚,此枚是由正面拍攝鄭氏家廟,更能夠看到鄭氏家廟整個建築,左右兩邊正可以看到鄭成功雕像,以及鄭成功母子雕像,紅色的磚及瓦及青瓷的窗花,以及入口的石鼓,真的可以感覺到就是一間很樸實的閩式傳統建築,不會認為是市訂三級古蹟!原圖卡銷蓋民國113年2月23日,首日台南中正路郵局戳。(圖3)
舊城文創版一枚,此枚尺寸略長,片後有簡單介紹鄭氏家廟,原來鄭氏家廟在台南中西區忠義路。從正面遠距離拍攝,也知道在永康社區,在晴天日照之下,可以整個拍攝出鄭氏家廟,在現代建築包圍之下,經歷了百年歷史洗禮,依然保留了傳統建築特別、原貌,讓人不禁會駐足觀賞!原圖卡銷蓋民國113年2月23日,首日台南中正路郵局戳。(圖4)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