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

 
今年3月份的郵政博物館的定期演講,邀請了國內印花大師游振傑前輩,題目是金門印花稅票與民國政治變遷。雖然個人沒有收藏印花稅票,也對印花稅票沒有概念,於是當天還是到郵政博物館,參與這個演講。非常精彩的一次演講,也從這次演講之中,才知道金門在印花稅票中,還曾經有過這段歷史,以前我就只知道鈔票有印限金門使用,透過這次演講,再一次的認識金門這個彈丸之地,除了曾經是反共前哨外,還在印花稅票上留下記錄!
我對金門是陌生的,只知道金門有僑鄉之稱?金門的先民很多也是從大陸移民到這塊土地,為什麼他們要移民,因為他們的故鄉謀生不易,所以只能過海到金門,看看有什麼發展?但人算是沒有用的,到了金門才發現,這裡也沒有什麼好發展的,所以只有再看看那裡還可以溫飽,在當時的南洋是一個很熱門的地區,所以勇於冒險的金門人,開始往南洋發展。當他們在南洋賺到錢了,想到了故鄉金門,於是衣錦榮歸,有錢就回饋鄉里,開始建造大厝,這些大厝的建造方式,就引進當時最熱門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這些大厝的興建融合中西的洋樓(俗稱的番仔樓),另一方面也為了保護自己的家鄉父老,就造聚落來相互照望,因此,現在金門有很多的聚落,共有山后、古寧頭、水頭、珠山、歐厝、瓊林、碧山7個傳統古厝聚落,這些聚落也見證了當時金門的輝煌歷史,日後也變成了金門的古蹟,以及到金門旅遊的打卡地點!
民國112年10月30日,發行的寶島風情郵票中,其中位於山后聚落的山后民俗文化村,列為郵票的圖案。山后民俗文化村,位於金門縣金沙鎮,建於西元1900年,當時旅日經商有成的王國珍父子出資,號召族人並聘請多位江南建築名師,經過了25年建造才完成,分成頂堡、中堡及下堡, 而金門民俗文化村位居中堡,有16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加上一座宗祠和一座學堂,被稱為「山后中堡十八間」,這十八棟建築皆依山面海而建,格局方正排列整齊,以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可以說是金門聚落中,保持最完整的閩南式建築!
這次的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原圖卡,個人並沒有製作很多,主要是收集到的明信片比較少,也許是原本的明信片就不多,能夠收集到六枚的明信片,至少為這個知名的古蹟,能夠留下一點紀念,以補從未到金門旅遊的遺憾?
首先第一枚是信鴿版,此枚是Sean Hsu拍攝,片中的圖案是海珠堂(海珠堂為晚清王家創辦的鄉塾,得名於旭日東昇海面之意境。海珠堂的正殿奉祀了王國珍及王敬濟二位先賢,表彰他們對於鄉里的貢獻。)及半月池(外型如同箭弦於弓上,風水上來說有蓄勢待發之勢。)旁邊是建築群,可以看傳統台灣建築的馬背及燕尾脊。原圖卡銷蓋民國112年10月30日,首日金門沙美郵局地名戳。(圖1)
迷路狐版一枚,此枚是近距離拍攝海珠堂及半月池,從片中可以感受到海珠堂的古樸之美,整個建築保持的非常的好,兩邊的馬背及燕尾脊的屋頂,在晴朗的天空之下,非常清晰的展現出它的特色!原圖卡銷蓋民國112年10月30日,首日金門沙美郵局地名戳。(圖2)
舊城文創版一枚,這枚很清楚的拍攝出半月池的原貌,兩側的白石砌牆,交趾陶裝飾壁面,配合彩繪、石雕、磚雕、陶瓷裝飾,建築群四面築有防禦用的圍墻,很清楚的能感受到閩式建築的特色,讓人會想在此打卡留念!原圖卡銷蓋民國112年10月30日,首日金門沙美郵局地名戳。(圖3)
歡喜遊台灣版一枚,此枚拍攝的角度以海珠堂的正面來展現,半月池在其前,兩側的圍牆,很清楚的看到交趾陶裝飾壁面、彩繪、石雕、磚雕、陶瓷裝飾,在藍天之下,真的非常的漂亮,也感受到保持的相當完整,忍不住會多拍幾張照!原圖卡銷蓋民國112年10月30日,首日金門沙美郵局地名戳。(圖4)
金門慢留版兩枚,這兩枚感覺就是以同一個角度拍攝,只是距離的遠近差別而已?從兩枚片中,可以感受到海珠堂的磚瓦,非常的完整,雖然半月池在前,主角還是海珠堂,在白日之下,感受到建築的另一種古樸之美!原圖卡銷蓋民國112年10月30日,首日金門沙美郵局地名戳。(圖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陽公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