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691_04_4B.jpg

D691_02_2B.jpg

D691_01_1B.jpg

D691_03_3B.jpg

 

上了國中之後,德倫的課業就開始加重,沒有辦法再像小學那樣,自己有多餘的時間做其它的事,而父母也希望他能夠專心地在讀書上,表面上父母嘴上沒說甚麼,但是德倫內心也清楚,父母期望它能夠考上好的高中,日後再考上一流的大學,因此,德倫總是努力於讀書上。這天老師要全班每一位同學,各自做一篇有關介紹台南的專題作業,對於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德倫來說,這個作業應該是很簡單。

於是德倫便開始上網尋找資料,究竟要以那個地方來作為主題?在搜尋時看到了台江國家公園,德倫覺得很好奇,台南竟然有國家公園?而台灣的國家公園,都是以當地的地名為名,例如墾丁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但是為什麼台南卻是稱台江國家公園,於是便再繼續的查詢下去。原來台江一名,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範圍包括臺南市安南區與七股區濱海陸域,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東吉嶼。 「台江」的名稱出現,最早則可追溯到康熙年間藍鼎元〈鯤身西港連戰大捷遂克府治露布〉一文中。而後清代文人的作品中,也多有出現「台江」一詞。而關於「台江」一詞的由來,有學者石萬壽認為是從「大港」的諧音轉變而來。另有學者翁佳音則認為「大員」一詞所指稱的即是台江內海,而大員又是從「大灣」轉變而來。王懷緗則認為「台江」一詞在史料上皆明確出現在文人官員筆下,是文人從「台灣之江海」而轉化成的便稱。

原來台江的名稱是這樣來的,接著德倫也查了一下,台江國家公園內,究竟有那些知名的景點,一查才知道,被譽為「台灣袖珍版亞馬遜河」的四草綠色隧道,也是位在台江國家公園內,德倫對此並不陌生,小學校外教學時,就曾經來過這裡,當時老師曾說,此處在百餘年前,這裡曾是運送鹽、糖等民生物資的人工渠道,早期可從四草湖通往今日七股一帶,由於水道較淺,僅有竹筏能通過,所以此地又稱為「竹筏港」。竹筏港沒落後,周邊的紅樹林保護區仍蓬勃生長,逐漸形成了綠蔭成林的「四草綠色隧道」,也因為不受人為破壞,許多招潮蟹、彈塗魚、大白鷺等生物都在這裡繁衍生息。

在台江公園內,也可以欣賞遠富盛名的黑面琵鷺,由於曾文溪的出海口在七股,河水挾帶砂石與生物碎屑在出海口的沉積,加上潮水的作用,提供了大量養分,因而蘊育了豐富的底棲與浮游生物資源,而且河口水域中豐富的魚、蝦、蟹資源,吸引了大批水鳥在此處棲息,所以為了黑面琵鷺,也成為了保護區。

而知名的臺灣第一大潟湖,七股潟湖也是在公園內,七股潟湖當地俗稱「內海仔」,是300多年前的台江內海遺跡,面積約1600公頃,搭乘竹筏遊潟湖是體驗七股潟湖的最好方式,沿途滿是蚵棚、定置魚網,還有豐富的潟湖生態,潟湖周邊的紅樹林,在潟湖覓食的白鷺鷥與招潮蟹。

在七股潟湖西側的有一個濱海沙洲,因台南沿海海岸陸棚平緩,加上出海河川輸沙量大,在河流沖積、季風、潮汐及波浪的作用力下,於離岸及河口形成海埔地或沙洲,這個沙洲稱為網仔寮沙洲,中央是由木麻黃為主構成的防風林,黃昏時常可看見棲息於樹林頂端的鷺科集結歸來;退潮時則可在灘地上觀察到成群出來覓食的和尚蟹。沿著木棧道往西穿過樹林後,是一望無際的臺灣海峽,亦是觀察濱海植物與沙丘地形的極佳之處。

查完了有關台江國家公園的資料,德倫才真正的知道,從小生長的城市,竟然對它如此的陌生,若不是學校必須要做有關台南的專題作業,可能自己就是埋頭的讀書,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台江國家公園這個公園,除了擁有歷史故事,還有特殊的地景,於是這次的台南的專題作業,德倫決定以台江國家公園為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陽公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