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10501.JPG

34710504.JPG

34710502.JPG

34710503.JPG


三立新聞報導:「文化部長鄭麗君,今日出席108年關懷演藝人員春節聚會,不少資深藝人紛紛到場湊熱鬧,部長也依照慣例逐一敬酒問候,豈料,卻莫名被鄭惠中賞了一巴掌,讓鄭麗君錯愕不已,而動手打人的鄭惠中,因不滿鄭麗君「去蔣化」而生氣掌摑」。
「去蔣化」的問題一直是被反對極權的人士﹝政黨﹞,一再的搬上檯面,舉凡有關蔣中正相關的事物,包括地﹝街﹞,學校等,都應該要改名,連觀光客打卡熱點的中正紀念堂,也應該要拆除?大家應該也知道中正紀念堂,所代表的是什麼,當年被塑造成民主救星的蔣中正逝世,於是中正紀念堂建設計畫便開始啟動,西元1975年由行政院成立籌建小組,當年曾選兩個地點,一是七號公園、二是舊稱「營邊段」的現址。由於現址設有陸軍總部與相關軍事單位、土地相較蓋滿民宅的七號公園易取得,加上靠近市中心與總統府,就此中選。原本此處在當時的台北市政府曾打算開發「營邊段」,甚至有50層雙塔飯店、會展中心、直升機可降落的大型百貨,打算開發為精華商業區,但因不久後政院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計畫就此告終。
地點選定之後,行政院籌建小組,決定進⋯⋯行公開徵圖,提供幾項要點:希望清楚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創造新穎的設計、莊嚴獨特的風格,同時也要涵入有現代工程技術,經濟地使用。然而,這場競圖比賽在當年頗為民間業者詬病,不過,最後還是由宗邁建築事務所﹝負責人為陳邁﹞、沈祖海建築事務所合作的設計圖奪得評審第一。但當年的第一名並沒有被蓋出來,﹝據說因為「蔣夫人」一句「選中國式的就好」而落馬,後來評審們委由兩名外國建築師寫報告,經由蔣宋美齡裁示,就成今天結果﹞。
中正紀念堂的設計,直接參考了幾個案例,包括中國北京天壇﹝建築本體﹞、印度泰姬瑪哈﹝前方空地﹞、美國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大廳正中央的大銅像等﹞。中正紀念堂之牌樓參考中國明代十三陵,是皇帝陵寢的概念,但明十三陵牌樓僅30公尺寬,中正紀念堂寬達80公尺,有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牌樓;堂體外型則參考中國廣州的中山紀念堂,國家戲劇院、音樂廳的位置也展現中國文化的「左尊右卑」,將劇院置於左邊;中正紀念堂本體的紋路也處處有意涵,例如傳統廟宇、墳墓一定會用上的「雲紋」表示農業時代最重要的祈雨盼望,也有「天地人」溝通的概念,至於內部藏的梅花則是新發明。從正門走向中正紀念堂之間的廣場寬闊無比,反映唐代「不睹皇居狀,安之天子尊」一語,加上高達89階的樓梯,走到中正紀念堂的大廳自然有一種「尊卑」的感覺。
中正紀念堂一直被視為威權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經過這麼多年來,此地的威權意義已經逐步改變。轉型正義是民主國家對過去獨裁政府實施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通常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償等面向,其根本基礎在還原歷史真相。「去蔣化」或是拆除中正紀念堂是否有其必要性,相信民眾對此並不感興趣,在台灣需要轉型正義的問題真的很多,無論在政治、經濟、環境、性別人權都要做很多的轉型,這才是一個政府必須要考量的問題,人民不樂見政黨的惡鬥,人民只想安定的生活,人民只想有錢賺,至於去不去蔣,誰會去在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陽公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