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072788943123758  


 大家知道台灣哺乳類的種類數,佔居第一位的是甚麼動物嗎?如果說出來肯定沒有人會相信?答案就是蝙蝠!也許有些會不知道,蝙蝠是屬於哺乳動物,沒有錯,蝙蝠就是哺乳動物,也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而大家知道嗎,台灣地區約有80種哺乳動物,其中就有35種是蝙蝠﹝台灣的蝙蝠約有2目5科19屬35種,有一半以上是台灣的特有種類。﹞,牠們在台灣的分布相當廣泛,從平地一直到海拔3,000多公尺的高山都可見其蹤影。環視世界各地,以台灣面積如此小的地方,卻能有35種的蝙蝠,已經非常的難得,所以要說是蝙蝠王國,一點也不為過!
在這35種蝙蝠中,體型最大也是唯一的食果者,也是台灣特有亞種的台灣狐蝠,近年來,因族群量銳減,已被公告為瀕臨絕種動物。台灣狐蝠是台灣最大型的蝙蝠,英名為Formosan flying fox或Formosan fruit bat,在動物分類上,屬於大蝙蝠科的成員。這一種狐蝠主要分布範圍北至日本的九州南端、大東島、琉球、台灣,以及菲律賓部分群島。台灣狐蝠為該種的一個亞種,因為只分布在台灣,因此學界視為台灣⋯⋯的特有亞種。台灣狐蝠主要族群分布於臺東縣的綠島,並曾經在台灣本島東部海岸被零星發現。根據以往研究訪查結果,60年代在綠島棲息的數量可達上千隻,族群集中棲息在原始闊葉林裡。也許當時是因為綠島是離島,觀光不發達,所以當地還未被人類破壞,然而,歷經人類登島之後數十年的捕捉利用,以及對當地森林地的開發破壞,導致綠島的狐蝠族群數量已大幅銳減。
台灣狐蝠的體重在600到800公克之間,頭體長約20公分,前臂長約12到14公分,飛翔時雙翼展開可長達一公尺;如果有人曾仔細看過牠們在空中飛行或翱翔,將會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牠們的身體背部和腹部毛色為暗褐色,頸肩部有一環繞的金黃或乳白色短毛,相當醒目。頭顱大型,一對明亮的眼睛又圓又大,搭配吻端突出、似犬似狐的鼻子,整體看起來很像狗或狐狸的頭型,跟一般蝙蝠又有一些許的不同,因此才將牠稱為「狐蝠」,比較好聽些。
台灣狐蝠喜好棲息在闊葉樹林地,為典型的樹棲型蝙蝠。白天時會以單隻型式群棲倒掛於樹枝上棲息,日落黃昏後始飛離外出覓食,為夜行性動物,但是清晨與傍晚是最為活躍的時刻。一般蝙蝠是利用超音波回聲定位搜尋,但是牠們在夜間活動時,而是靠視覺與嗅覺探查週遭環境與尋找食物。而台灣狐蝠最喜歡成熟的果實,有時為了尋找食物或棲息地,一個晚上的飛行距離可遠達數十多公里,展現出很強的飛行能力與續航力。森林中桑科榕植物的果實是牠們主要的食物,果實食用後,狐蝠只會將比較軟的果肉部分吞嚥消化,剩下纖維性的食渣則會吐出。由於許多果實中的種子不容易消化,就會隨著狐蝠的排泄物到處散佈。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狐蝠或果蝠這類食果性的蝙蝠,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森林中植物種子重要的傳播者,許多森林的拓植需要仰賴牠們的覓食行為。
然而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在台灣蝙蝠的部分種類的族群數量正日益衰減中,其中以台灣狐蝠最為危急。在綠島有專家直言台灣狐蝠可能僅剩個位數的殘存量,然而在2009年前後,陳湘繁博士在宜蘭縣外海的龜山島調查發現,約有20隻的小族群棲息在島上的森林中。台灣狐蝠面臨絕種的原因,不外是棲地遭到嚴重破,人類砍伐森林、改變林相,甚至濫捕利用等因素,猶其台灣狐蝠警覺度高,人類的干擾是蝙蝠最主要的威脅來源,一般民眾因為好奇入侵蝙蝠所在的洞穴或隧道,或意圖將驚嚇蝙蝠,結果都會造成很多蝙蝠驚惶失措而不敢回到原地棲息;當牠們覓食的地方受到農藥污染或光害干擾,也會影響其健康與行為,甚至造成傷亡或易被天敵發現而被捕食。種種的原因,讓台灣狐蝠日漸的減少!
在林務局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下,規劃了「瀕危野生物保育優先性評估、行動計畫與推動」,將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和台灣蝙蝠學會合作,並在台北大學和陽明大學等蝙蝠研究專家的協力下,組成台灣狐蝠保育策略擬定與推動小組,將針對台灣狐蝠的現況,包括分布範圍、主要棲地、族群量或密度等,進行系統性調查、建置主要族群監測模式、再次確認其分類地位與親緣關係,以擬定台灣狐蝠保育行動計畫,並期望逐一解決其生存威脅,讓牠們能永續生存在台灣地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陽公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